不再狂奔,互联网大厂回归“精耕细作”

作者:焦点 来源:百科 浏览: 【 】 发布时间:2024-04-30 03:58:13 评论数:

出品|网易科技《锐度》栏目组

作者|普子胥

编辑|丁广胜

中国上市互联网公司的精耕细作2023年财报陆续发布,中国8大互联网上市公司(指腾讯、不再狂奔阿里、互联拼多多、精耕细作网易、不再狂奔美团、互联京东、精耕细作百度、不再狂奔快手,互联下同)交出了疫情结束后第一年的精耕细作成绩单。

三年前的不再狂奔2020年,疫情第一年,互联阿里巴巴和腾讯市值均超过了四万亿元,精耕细作在2021年2月上市的不再狂奔快手开盘破万亿市值。

三年后的互联2023年,疫情已经被淡忘,8大互联网上市公司总营收和总利润分别为34383亿元、3410亿元,比2020年同比增长60%、24%,总市值下跌了48%。

2022年初,以腾讯为首的大厂拉开“降本增效”的序幕,之后“降本增效”成为互联网大厂的“主旋律”之一。

不再盲目扩张、不再烧钱、守住基本盘。

从2020-2023年,各大互联网公司迎来了转折点。告别了高增长、大扩张、大声量作伴的黄金时代,迎来了“精耕细作 ”的中年岁月。

为此,网易科技《锐度》栏目整理了8家上市互联网大厂2020与2023年财报,并对其营收、净利润、净利率、现金流、市值等多重维度进行对比,从数据的角度,为大家更加直观地展示3年来,发生在这些互联网公司身上剧烈而深远的变化。(字节跳动未上市不统计在内)

一、【八家公司数据总体】:营收和利润均涨

(数据来源:引自各公司财报和雪球;除快手外的7家公司2020年底市值为2020年12月31日美、港股收盘价,2023年底市值为2023年12月29日美、港股收盘价,均按彼时汇率计算后转为人民币计价;快手2020年市值一栏,以2021年2月5日上市当天收盘价数据替代)

1.大体而言,八大互联网大厂从营收、利润、市值等核心数值中,呈现出几大关键变化。

根据财报,从2020年到2023年,8家公司的营收总计普遍增长,利润普遍上升(个别公司利润下降,下文会具体说明)的同时,除了网易和拼多多,其他公司的市值却迎来了腰斩。

总体而言:

2020年8家公司营收、利润、市值总计分别为21513亿元、2737亿元、144124亿元;

2023年8家公司营收、利润、市值总计分别为34383亿、3410亿、73624亿。

三年间,8家公司总营收增长60%、总净利润增长了24%, 总市值下跌48%。

这似乎说明,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逻辑发生了剧变:支撑起2020年互联网公司巨大市值的是成长性,但在2023年,资本市场普遍对中国互联网公司“不再感冒”。

2.“降本增效”是过去三年互联网企业的另一大关键词,但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掌握精髓。

一方面,2020年到2023年,阿里遭遇了成本猛增,业务成本从2922亿元增长到5621亿元。

另一方面,其他公司在降本增效上,有了一定建树。从数据中看,以腾讯、网易为例,其营收增速均大于业务成本增速,企业保住了毛利率,也实现了成本的控制。

二、【营收】:8家均大幅上涨

1.各家公司的营收,三年来总体上均取得了大幅增长。

2、在2020、2023年,京东营收均为第一,2023年更是破万亿元。

3、紧随其后的是阿里,2023年实现了8687亿的营收,也是3年来营收增长最多的公司,前后增长了3590亿。

4、营收增速最快的是拼多多。拼多多的营收,从2020年的594亿到2023年的2476亿,涨幅超过300%。

5、营收增幅第二的公司是美团,从2020年1148亿到2023年2767亿,涨幅超过140%。

6、百度3年来营收增长幅度25%,爆发力相比稍逊。

三、【净利润和净利率】:净利润增加 净利率大多下降


1.总体看来,互联网公司(各大股东)普遍比2020年赚了更多的钱,可净利润率,却比2020年下滑不少。

2.游戏赚不赚钱,腾讯最有发言权。

作为村里最大的“印钞机”,2023年的净利率从33%下降到18%,年赚1152亿。平均下来,一天赚3个小目标。

3.有没有闷声发大财的?

赚钱最多的是腾讯,最能赚钱的应该是网易:2023年,网易以28%的净利润率反超腾讯阿里,拿下第一。

4.有没有赚钱速度刷新三观的?

尽管美团和网易3年间,净利润都实现了翻倍增长。

不过,这3年拼多多不仅扭亏为盈,还在2023年以24%的净利率拿下了600亿净利润,猛挖下沉市场的金矿,也猛击阿里的内心。

5.有没有最会赚“辛苦钱”的?

京东、美团两家从2020年到2023年,净利率相比其他各家,只有“可怜”的5%左右。不过,美团的净利润却从2020年的47亿增长到2023年的138亿。

6.那没有人闷声吃“大亏”的?

阿里似乎算一个。营收多不代表利润多,3年前这家公司以1492亿的净利润紧紧跟随腾讯,两强并列。

可3年后,尽管阿里营收和净利润还是第二,但净利润为腾讯的62%。净利润率从29%猛跌到8%,腰斩再腰斩。

四、【业务成本、毛利润、毛利率】:成本升高



1.2020到2023年,各家公司营收成本普遍在升高,而高成本与营收有强关联。

但是,营收提高不一定是好事,营收成本上升也不一定是坏事。

2.如果,联系到各家企业毛利润和毛利率,以及先前的净利润变化,则营收和成本实际造成的结果、反映出公司的现状,将会截然不同。

3.以阿里和拼多多为例。

2020年到2023年,阿里的营收增长为70%,实现了超过3000亿的营收增长。然而,阿里的营业成本从2922亿上升到了5621亿,增长幅度为92%,大大高于营收增长。受此影响,其毛利率从42%下降到了35%,净利润率从29%猛跌到8%。

这些变化的数字,一方面说明虽然阿里3年来做大了蛋糕,但同时,这家公司的成本未能很好的控制,而这与组织架构密切关联。于是,3年来一场又一场浩浩荡荡的组织变革席卷过了阿里。

4.拼多多2020年到2023年业务成本虽然192亿飙升到了917亿,但3年来拼多多保持了超60%的毛利率,并在2023年获得了超600亿元的净利润。

如果按照这一势头继续发展,拼多多会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吗?

6.2020与2023年,京东以最高的营收、最高的业务成本、最低的毛利润,无疑成为了这8家公司最“辛苦”的一员。考虑到京东自建物流的特殊性,这样的辛苦或许将会持续。

7.三年过去,多家公司都成了“降本增效”的高手。腾讯、网易、美团、百度的营业成本增长率,均低于营收增长率。相较2020年,这几家公司的毛利润、毛利率在2023财年,也得到了提升。

五、【研发投入】群体上扬,各有千秋

(特别说明:阿里巴巴财报中研发投入无单独显示,只有产品开发费用,故图表以此数值为准)

1.2020年到2023年,各家公司研发投入,无一例外取得了增长。

总体数据上,2020年8家公司研发投入累计相加为1520亿,2023年为2222亿,总体增长幅度为46%。

2.那么,这8家互联网公司研发投入的力度,是个什么水平?

仅在财务数据上看,2020年到2023年,这8家公司总净利润增长了24%,而研发总体增长幅度为46%,大大高于前者。

起码从增长幅度上看,现在8家公司在研发上,更舍得投入了。

3.当然,8家互联网公司增长的金额、幅度也各有不同。

腾讯和阿里,两家公司在2020年和2023年,研发投入都属前二,表现稳定。

其中,腾讯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389亿,到2023年640亿,增长了251亿,是各家研发投入增长最多的公司,也是2023年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。

4.从增幅上看,美团研发投入最“出乎意料”。

2020年美团研发109亿,2023年美团研发212亿,增长幅度达到94%,成为各家增幅最高的公司。这与美团开拓“零售+科技”战略,以及探寻“第二增长”曲线密切相关。尽管,美团的新业务至今尚未盈利。

5.值得注意的是,京东的2023年较2020年,研发投入仅增长3亿。

六、【现金及现金等价物】: 储粮过冬


1.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看作一家公司的“造血”能力。当然,造出来的“血”流向哪里是另外一个问题。

2.“流血上市”3年后,快手痛定思痛,商业化改革颇具成效,其2023年对比2020年,“造血”量几乎增长了10倍。其次,拼多多和美团,都取得了巨幅增长。

3.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,则可大体反映一家公司如果突然遭受“重创”时,自己的“止血”能力。

4.从这一点上说,2020年到2023年,各家公司在现金上的储备,阿里、京东、百度、快手有所下降,其他四家均在提升。

七、【市值】:纠偏和回归理性

(备注:快手于2021年2月5日上市,图中为上市当天市值。)

1、八家中,市值下降最多的前三名:

快手从上市当天的10287亿元跌到2023年底的2090亿元,跌掉了79%。美团跌了68%,阿里跌了66%。

2、快手2023年扭亏赚了63亿元,却拉不回股价。

3、拼多多和网易,最能“抗”。2023年底市值和2020年底持平。

4、市值的下跌,某种程度尚也是纠偏和回归理性。2020-2021年某些互联网公司的市值的疯涨,连该公司内部的人都看不懂。

【总结】“没那么好,也没那么糟”

1.如果将8家公司在2020年和2023年的营收、净利润、业务成本、毛利润、市值累计相加,分别统计对比,得到了以上结果(如图)。

2.这8家公司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龙头中的龙头,在2020到2023年经历了一系列调整。

3.总体而言,相较3年前,2023年的8家公司更加强壮了:他们营收相加总计增长了将近60%,毛利润增长了63%,净利润增长了24%。这可以很直观的说明,在业务上这些公司增长的机会一直在。

4.不过,相比过去快速扩张、暴利、高增长的时代,大厂的业务回归基础盘,不再盲目扩长,砍掉不赚钱新业务,增长变慢,变得“平庸”了。

“平庸”体现在成长性、盈利模式等因素,体现在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公司不再追逐。

5、这三年活成例外是字节跳动,但它还没上市,无法了解具体财务数据。

6.总而言之,这些互联网大厂的日子,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好,但也没那么糟。正如彼得·德鲁克曾说:“变化不是威胁,而应该把它看作机会。”

他们守住基本盘同时,并未泯灭对下一个高增长周期的追求。

7、下一个高增长周期是什么呢?会是AI吗?

延伸阅读
  • 美媒:美国芯片制造技术本可以遥遥领先,都怪英特尔
  • 字节跳动向更多员工回购股票,帮助他们缴税和改善生活
  • 亚马逊聘请AI专家吴恩达为董事会成员